一、刑事诉讼中律师会见有哪些问题

1.会见时间:通常在看守所设定的时间范围内开展,得提前提出申请且获得批准才行。
2.会见内容:能向犯罪嫌疑人询问案件情形,给他提供法律方面的咨询以及心理上的支持等,不过不能传递违禁的物品之类。
3.会见程序:得出示律师的执业证书、律师事务所的证明以及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的公函等相关文件。
4.通信限制:犯罪嫌疑人与外界的通信或许会有一定的限制,律师可以代为转达合法的通信内容。
5.保密义务:律师对于会见时了解到的犯罪嫌疑人的状况以及相关信息,必须严格保密,不能向外泄露。
总之,律师会见在刑事诉讼里有着关键作用,既能维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,也对案件的公正的处理有所助益。但会见过程一定要严格遵循法律规定以及看守所的相关要求。
二、刑事诉讼律师会见在证据获取上有啥问题
刑事诉讼律师会见在证据获取方面存在一定问题。
从法律限制来看,依据《刑事诉讼法》等规定,律师会见时不能诱导、威胁犯罪嫌疑人作虚假陈述,这限制了律师通过会见直接获取证据的方式。若违反规定,律师可能面临法律责任。
实践中,犯罪嫌疑人可能因恐惧、记忆不清等因素,提供的信息不准确或不完整,导致律师难以通过会见获取有价值证据。而且部分侦查机关可能对律师会见设置障碍,限制会见时间、次数等,使律师无法充分与犯罪嫌疑人沟通,影响证据线索的挖掘。
另外,律师从犯罪嫌疑人处获取的证据线索,还需进一步调查核实,而调查过程可能面临证人不配合、证据湮灭等问题,增加了证据获取难度。
三、刑事诉讼律师会见在时间规定上有啥问题
在刑事诉讼中,律师会见的时间规定如下:
一般案件:犯罪嫌疑人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,受委托的律师凭律师执业证书、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,有权会见犯罪嫌疑人、被告人,看守所应及时安排,至迟不得超过48小时。
特殊案件:危害国家安全犯罪、恐怖活动犯罪案件,在侦查期间辩护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,应当经侦查机关许可。
实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有:侦查机关以案件属特殊案件为由不合理限制律师会见;看守所安排会见时间过长,未在48小时内安排;律师会见过程中被不当干扰,导致无法正常沟通。若遇此类问题,律师可通过向相关部门反映、申诉等方式维护权利。
在刑事诉讼中,律师会见存在着诸多问题。比如会见时间的限制,有时无法充分满足案件需求。还有会见手续繁琐,可能会耽误时机。并且在一些情况下,律师与嫌疑人的沟通也可能受到阻碍。你是否在刑事诉讼中遭遇过律师会见方面的困扰呢?如果对律师会见的具体流程、受限情况或者如何保障有效会见等问题仍有疑问,不要错过获得清晰解答的机会。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“立即咨询”按钮,专业的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剖析刑事诉讼中律师会见的各类问题,为你提供精准有效的法律建议和指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