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
导读: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在两种情况下可能不起诉。其一,犯罪情节轻微,依刑法无需判处刑罚或可免除刑罚,如涉案金额小、未造成...
导读: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在两种情况下可能不起诉。其一,犯罪情节轻微,依刑法无需判处刑罚或可免除刑罚,如涉案金额小、未造成严重后果,且嫌疑人有自首、立功等情节。其二,被追诉人是初犯,到案后如实供述、认罪悔罪、积极配合调查,不起诉不致危害社会。不过,具体是否不起诉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。
一、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在什么情况可以不起诉

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,在以下情况可能不起诉:一是犯罪情节轻微,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。例如,涉案金额较小,且未造成严重后果,同时犯罪嫌疑人有自首、立功等情节,综合考量可认定犯罪情节轻微。二是被追诉人系初犯,到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,认罪悔罪态度良好,且积极配合调查,对其不起诉不致再危害社会的。若符合上述情形之一,检察机关会根据案件具体情况作出不起诉决定,但具体是否不起诉还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判断。
二、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明知如何认定
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“明知”认定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量:一是行为人的认知能力和经验,若其具备相关行业知识或曾有类似行为经历,更易认定明知。二是行为人的供述,若其明确承认知晓所涉财物为犯罪所得,可作为认定明知的重要依据。三是交易的时间、地点、价格等客观情况,明显异常的交易往往暗示明知。比如以极低价格收购大量贵重物品,却无法合理解释来源。四是与犯罪嫌疑人的关系及了解程度,如与犯罪团伙关系密切,对其犯罪行为有所知晓。综合这些因素,结合具体案件事实,来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明知。
三、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件由哪里管辖
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案件一般由犯罪地的公安机关管辖。如果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机关管辖更为适宜的,可以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机关管辖。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地和犯罪结果发生地。多个犯罪地的公安机关都有权管辖的案件,由最初受理的公安机关管辖。必要时,可以由主要犯罪地的公安机关管辖。对管辖不明确或者有争议的案件,有关公安机关可以协商确定管辖。协商不成的,由共同的上级公安机关指定管辖。我不知道你所涉及的具体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件的详细情况,若有其他疑问可进一步咨询专业律师。
当我们探讨隐瞒犯罪所得在什么情况可以不起诉时,实际上存在多种情形。比如犯罪情节轻微,且具有自首、立功等从轻、减轻情节,同时积极退赃退赔,真诚悔罪的,有可能不起诉。另外,犯罪嫌疑人系初犯、偶犯,主观恶性较小,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性不大的,也存在不起诉的可能性。你是否对隐瞒犯罪所得不起诉的具体情形存在疑问呢?如果对于隐瞒犯罪所得不起诉的条件、程序或者相关法律规定还有困惑,别迟疑,点击网页底部的“立即咨询”按钮,专业律师将为您详细解答,帮您消除疑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