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诈骗案涉嫌洗钱怎么判(诈骗案涉嫌洗钱怎么判刑)

一、诈骗案涉嫌洗钱怎么判
诈骗案涉嫌洗钱的判决需依据具体犯罪情节,结合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相关规定确定。
若构成诈骗罪,根据诈骗数额和情节不同量刑。数额较大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,并处或者单处罚金;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,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;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,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,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。
对于洗钱罪,为掩饰、隐瞒毒品犯罪、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、恐怖活动犯罪、走私犯罪、贪污贿赂犯罪、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、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来源和性质,有提供资金账户等行为之一的,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,并处或单处罚金;情节严重的,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。
若行为人既实施了诈骗行为,又实施了洗钱行为,可能会数罪并罚。司法实践中,法院会综合考虑犯罪事实、犯罪性质、情节以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等因素,依法作出公正判决。
二、老赖诈骗坐牢要还钱吗
老赖诈骗坐牢仍然需要还钱。
从法律性质角度来看,承担刑事责任与承担民事责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法律责任,二者不可相互替代。坐牢是因诈骗行为触犯刑法,构成诈骗罪而接受的刑事处罚,目的是惩罚犯罪行为、维护社会秩序。而还钱则属于民事范畴,是对被害人财产损失的赔偿,基于的是民事法律关系。
根据相关法律规定,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,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;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,应当及时返还。这意味着即便老赖因诈骗被判刑入狱,其诈骗所得的财物必须返还给被害人。如果其有能力而拒不退赔,被害人可以通过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单独提起民事诉讼的方式,要求老赖返还财物。法院判决后,若老赖仍不履行,被害人可申请强制执行,通过查询、冻结、划拨老赖的财产等措施,保障自身合法权益。所以,老赖诈骗坐牢后还钱的义务不能免除。
三、诈骗亲属财物要判刑吗
诈骗亲属财物是否判刑,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。
一般来说,诈骗公私财物达到数额较大标准,就构成诈骗罪,应承担刑事责任。但亲属间的诈骗有其特殊性。根据相关司法解释,诈骗近亲属的财物,近亲属谅解的,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;确有追究刑事责任必要的,具体处理也应酌情从宽。
判断是否有追究刑事责任的必要,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。例如诈骗财物的数额大小,若数额巨大或特别巨大,即使是亲属关系,追究刑事责任的可能性也较大;诈骗行为的情节严重程度,包括是否采用恶劣手段、是否给亲属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精神伤害等;以及亲属的态度,若亲属坚决要求追究,司法机关也会慎重考虑。
如果诈骗行为未达到数额较大标准,未构成犯罪的,可能会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处罚。所以,诈骗亲属财物不一定会判刑,需结合实际情况认定。